Tuesday, January 18, 2011

让学生去篮球场上班会的一天

这次初一(13)的班会我没有“开会”。那个问题的起源是班上的学生讲班上很吵,英文老师也讲班上很吵,所以我要想办法去搞这个班上上课很吵的问题。如果我流于形式地开会的话,五十个人的班,就是有人在那里吃蛇的啦。而且,我觉得如果我来主导开会的过程的话,迟早会变成我训话,没有意思。我要一个什么怎样的活动来让学生知道上课不应该吵闹、让每个人都能参与、让学生可以自己感受到上课吵闹的问题之类的。

这个东西也是来自偶然。我本来的想法是找个学生出来念一段内容之类,让后我离开,回来的时候我问问题,然后再给学生知道吵闹的问题。这个原本的想法都几烂。学生的参与感不高,老师的训话性很高。一直到星期天晚上我开车回来来古来的时候才突然“叮”了下,想到这个可以符合很多辅导的原理的教学slash辅导活动。

所以,我就有了这样的idea。

学生分成八组(我的班本来就是分成八组)。每一组一张马尼拉card和大支的marker。四组写“在上课时吵闹的好处”,另外四组写“在上课时候吵闹的坏处”。然后每组代表上来讲他们那组讨论的结果。过后,上来present的人就站在同学前面,对着同学,我站在presenters的后面问问题。问题围绕在上课应该有的态度之类的。这些presenters刚刚当过几分钟的老师,班上的学生反应怎样,觉得在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有哪些无力感,要怎样改善才能够让班上的人100%明白刚才自己讲的东西之类。看到我要表达的东西了吗?

第一,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就是讲每个学生都会参与,我不用一对51人监督,这个监督的工作就落在小组组员身上。而且这个监督不是由上而下的监督,是平行的同侪压力。

第二,这次的讨论是写点的方式,所以答案是多多益善,所以大概每位学生的意见都会被接纳。对于初一的学生,而且是刚上课两个星期的学生,这样的讨论方式应该可以鼓励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多多发表意见,因为只要是意见,只要是一个点大概就会被写下来,好有成就感,不是?

第三,小组是一个小社会,每个小组有自己的特性。当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我一次的观察就只是一组六、七人 ,我可以很快看到谁是领导者,谁是配合的人,谁是反动分子,谁是状况外之类的。一组一组看,我很快就看到很多性格迥异的学生,事半功倍。

第四,现在有两种方法让学生安静,传统的教条式,或是辅导的亲生体验式,二者哪个效果比较好应该看得出吧。在最后的学生感想环节里面,我不是教条式的告诉学生要安静·而是学生本身用旁敲侧击的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作才会有更好的上课方式。

第五,要学生同时写好处和坏处,一方面是要让学生知道我也是开明的,我也是可以接受你们的意见的;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要写在班上吵闹的坏处是多么的难。“为什么你们要选择做这件多么难的事情呢?”

最后,我还是要讲下,辅导是长久的工作,所以效果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将原理教给学生之后还是要一直一直督促,绝不妥协,持之以恒,才能确保这个问题不会再出现,然后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我懂传统式是长期督促,辅导式也是长期督促,可是辅导式的方法效果比较好,比较长远。传统式也好,辅导式也好,没有省工的啦,只是看谁的效果比较好而已。

2 comments:

  1. 很好的尝试,
    你很用心去做好老师及班主任的角色
    不知效果如何?
    初一就这么“够历”了吗?
    老师,加油!

    ReplyDelete
  2. 我不能讲作这个东西以后学生就静下来了,不过我倒是发现班上的同学比以前更介意在班上吵闹的人,而且更actively seeking这些人,要他们安静。

    ReplyDelete